亚星化学氯化聚乙烯产能达11万吨
亚星化学(600319)第二期年产6万吨离子膜项目于2005年10月达产;而在6月,该公司投资18074万元与韩国湖南化学株式会社合作建设的4万吨/年CPE(氯化聚乙烯)项目也正式产生效益,从而使该公司的CPE产能达到了11万吨。此外,该公司与朗盛德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朗盛亚星化学有限公司,所建设的1.2万吨/年水合肼项目,预计2006年3月份投产。业内人士预计,随着项目的逐步投产,亚星化学2006年的业绩有望大幅增长。
亚星化学主要是做烧碱、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及延伸化工产品的科研开发和生产、销售等业务。CPE、PVC及烧碱年生产能力分别为11万吨、4万吨和18万吨。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CPE生产企业,目前世界市场占有率30%,国内市场占有率66%。
亚星化学2005年6月公告称,该公司控股子公司潍坊亚星乐天化工有限公司年产4万吨氯化聚乙烯项目于2005年6月份正式投产。据悉,该项目是亚星化学与韩国湖南石油化学株式会社合作经营的投资项目,其中亚星化学出资18071.35万元人民币,占注册资本的75%。该项目的投产使得亚星化学CPE产能达到了11万吨,国际市场占有市场占有率将达到50%左右。长城证券分析师齐海滔预计该公司2005年和2006年CPE产量将分别为9万吨、11万吨。
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国内CPE产品的价格有所反弹,目前价格已经涨至12000元/吨,但是由于下游企业盈利并未改善,因此CPE价格持续上涨的空间也有限。齐海滔认为,亚星化学CPE盈利的增长其实是将依赖于产能的释放。
此外,亚星化学第二期年产六万吨离子膜项目于2005年10月底达产。业内人士预计,2005、2006年亚星化学烧碱的产量分别为14万吨和18万吨。亚星化学也表示,该项目的投产将会给公司的后续项目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004年9月,亚星化学与朗盛德国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朗盛亚星化学有限公司,亚星化学出资3436万元人民币,占45%股权,新公司将建设年产1.2万吨水合肼项目。2005年3月,朗盛亚星化学公司在山东潍坊正式奠基,预计2006年3月份投产。
资料显示,水合肼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农药和医药中间体以及抗氧剂的原料,也能够适用于制造高纯度金属、合成纤维和稀有金属分离,也是生产火箭燃料和炸药的原料,市场潜力巨大。世界上水合肼的年生产能力在10万吨左右,国内水合肼的年需求量在3万吨左右,年均需求上涨的速度10%以上。国内的水合肼生产企业工艺落后,装置开工率较低,年产量仅有8000吨,存在比较大的缺口。朗盛亚星化学的这一水合肼项目采用的是酮连氮法工艺,相对于国内企业改进型的尿素法工艺而言,水的消耗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和环保压力均小得多。
我国商务部于2004年8月对产自日本、韩国、美国及法国的进口水合肼进行反倾销调查,征收28%-108%的反倾销保证金,随后水合肼价格大大上涨,由低点时的1.2万元/吨涨至目前的3.4万元/吨。酮连氮法水合肼的制造成本一般在1.3万元/吨左右,以目前的市价计算,水合肼的盈利空间巨大。齐海滔认为,由于亚星化学产品销售对象是朗盛等,预计销售价格会低于目前国内的市场行情报价,不过,即使以2万元/吨的售价计算,水合肼项目的投资收益也非常可观。他预计,亚星化学2006年的业绩将有望大幅度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