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底交货1万套!张江企业埃立孚牵手三枪集团火速转产无菌防护服
“疫情发生后,我们很想为抗疫尽一份力,但埃立孚医疗作为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没有防疫相关的产品,所以不知道能做什么。” 上海埃立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寰直言。
位卑未敢忘忧国,尽管未能立即采取行动,但王寰从未放下为防疫尽一份力的心思。2月10日,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迎来企业复工,王寰便与园区领导交流了自己的想法,2月15日,他就接到了联合三枪集团生产无菌防护服的通知。三枪集团作为纺织业的龙头老大在疫情面前首当其冲转产做口罩和防护服,对于无菌医疗器械他们要专业的帮助,因此经园区推荐,上海市经信委和上海市药监局牵头,启动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紧急生产任务。
2月17日,市经信委领导与市药监局领导带队和三枪集团相关负责人一起到埃立孚生产车间实地调研、勘查,积极推动工作的进展。现场办公会后,双方一拍即合,埃立孚医疗和三枪集团迅速启动转产工作。
火线转产,他们面临着设备采购、原材料供给等诸多困难,市经信委从中协调,帮企业调配资源。“在市药监局和市经信委的协调帮助下,我们才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原有无菌医疗器械的生产车间改建成为符合防护服生产的车间,迅速启动转产项目。”王寰说到。
谈及这次与三枪集团的合作,王寰也表示,虽然防护服属于二类医疗器械,但生产的基本工艺大部分仍然属于成衣制造领域。三枪集团作为业内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有着绝对的技术和质量优势,与他们合作生产,我们大家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各自优势。
车间改建完成后,埃立孚医疗和三枪的开发团队便开始着手防护服产品的设计与研发。“我们生产的防护服是要给红区一线医护人员穿的,对衣服的密封性、渗透性、过滤效率都有很高的要求,一定要通过特殊工艺达到这些技术标准,这是我们一定要完成的技术攻关。”
从投入转产工作,埃立孚团队便积极主导研究、设计,仅用两周时间,便攻克了产品的技术难关,生产出第一批样衣。经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检验,全部合格,符合《GB/19082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方面的要求》中的标准要求。
特殊时期,为了让这些防疫物资尽快能到达前线,针对转产口罩、防护服等应急防护品的企业,上海市药监局开辟了应急审批通道,加快有关产品注册证件的审批流程,将原来60个工作日压缩到了2-3周。
目前,上海已有8家企业已完成或正进行防护品转产应急审批,埃立孚医疗就是这里面一家。
防护服作为保障前线医护人员生命健康的“坚固铠甲”,重要性不言而喻。王寰透露,首批1万套医用防护服将于三月底交付,目前公司车间日产能在1000余套。
在埃立孚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剪裁、缝纫、压条……哒哒声中,大家夜以继日地进行着防护服的生产接力。为了能顺利达成目标,复工以来,除了原有员工之外,王寰还招聘了十几个员工,大家共同加入到抗疫这场战斗中。
“防护服虽然是一件衣服,但相比普通成衣它更是医疗器械,技术难度更大。”王寰坦言,技术上的难点主要体现在:一是进入红区的医用防护服对于过滤效率、液体渗透性等性能指标的要求更高,防止病毒、细菌的渗透,感染医护人员,因此制作的完整过程中我们注重工艺过程的控制,以期达到更高要求。比如按照国标,防护服渗透效率要求不低于70%,但埃立孚的产品渗透率已达到99%以上。
二是无菌指标,因为目前的原材料很多不是在净化车间生产,所以如何用这些材料做出符合无菌要求的防护服难度就很大。我们在前期生产的基本工艺研究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与方法,将产品的生物负载控制在一些范围内,保证产出的防护服经灭菌后达到无菌状态。
从为抗疫尽一份力的想法到如今的防疫物资生产者,对王寰而言,心向往之,一切等待与守护都是值得。春天已经来临,埃立孚医疗除了专注完成当下无菌防护服生产任务,公司的春天也正在拼搏中,我们期待未来王寰会带领埃立孚团队生产出更多无菌医疗器械,造福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