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8-16 02:30:33 | 作者: 米博体育app下载苹果
在研究核污染治理与防护相关企业时,风云君发现一家有意思的公司:主要营业产品之一是核生化防护装备,2022年相关业务营收达1.83亿,巅峰时曾一度高达13.75亿。
祸不单行,公司股票价格也在2021年12月6日上市当天创下47.61元/股的历史上最新的记录后一路下跌,至今已经下跌59%,同样腰斩,并已跌破35.09元/股的发行价。
从规模看,2022年下滑的都比较厉害,个体防护设备降幅最小,但也有35.43%。
药用胶塞按使用的橡胶材料可大致分为天然胶塞、丁基胶塞等。目前,天然胶塞已被国家药监局明令不再使用,丁基胶塞则是目前国内医药行业使用最多的胶塞。
1992年,华强科技从意大利引进设备和技术,建成我国第一条药用丁基胶塞生产线。
公司现有药用丁基胶塞产品有常规丁基胶塞、覆膜丁基胶塞和预灌封注射器用橡胶组。
覆膜丁基胶塞是在常规胶塞与药品接触表面覆盖一层高阻隔性膜材料,可提高药品相容性,大多数都用在高敏感度、高活性或强酸碱性等药品的包装;
预灌封注射器具有储存药物和普通注射两种作用,能大大降低药物因储存及转移过程的吸附造成的浪费和二次污染,通常用于疫苗等特殊药品。
目前,A股从事药用丁基胶塞生产的企业除了华强科技还有华兰股份301093)(301093.SZ)和山东药玻(600529.SH),其余多为一些生产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品种单一的中小企业。
华兰股份是唯一一家将药用丁基胶塞按常规胶塞和覆膜胶塞单独披露的企业,也是医用丁基胶塞领域当之无愧的龙头。
从规模看,除2021年外,其常规和覆膜胶塞单项业务营收就已超过两家同行药用胶塞业务总额。
覆膜胶塞的毛利率也明显高于常规胶塞,这基本也从侧面说明山东药玻和华强科技覆膜胶塞营收规模并不高。
不过2021年,华强科技医用丁基胶塞业务整体毛利率曾高达61.9%,一度接近华兰股份的覆膜胶塞业务。而这主要是公司配合国药集团,推出新冠疫苗专用覆膜丁基胶塞。
这使得华强科技2021年医用丁基胶塞业务实现了8.46亿的营收,同比增长353%,对国药旗下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2021年销售额超5亿。
华兰股份也抓住了这波红利,2021年常规胶塞和覆膜胶塞营收分别增长68%和106%。
而随着疫情消散,华强生物医用丁基胶塞业务也迎来硬着陆,2022年营收3.02亿,同比骤降64.26%,新冠疫情之后,医用丁基胶塞需求将回归原有市场。
将原料药、药用辅料、药用包装材料等,共同组成药品整体的“共同审评审批制”有利于头部企业获取跟多市场份额。
但剔除2021年特殊情况后,2018年至2022年,山东药玻、华兰股份、华强科技的医用胶塞业务年复合增长率不过1.1%、8.1%和1.7%。
这就是市场需求的线年一季报中,华强科技均表示除新冠疫苗之外胶塞业务需求量开始上涨明显,华兰股份的相关业务增速也论证了这一观点。
比增长能否持续更重要的是,2022年三家公司胶塞产品毛利率均明显下滑,但均未给出更为详略的说明。
华强科技还通过引进德国设备,在药用胶塞的基础上拓展了多层共挤膜业务,成功研发了非PVC五层共挤输液用膜和非PVC三层共挤输液用膜,在疫情期间拓展了口罩、医用防护服业务,但营收贡献均不高。
如此看来,华强科技2022年医用丁基胶塞业务腰斩有客观原因,不腰斩才不正常。
华强科技前身是1966年在湖北宜昌组建的三线兵工厂——国营华强机械厂,主要是做防毒服、防毒面具、滤器、三防系统等个体和集体防护装备的产研销。
2001年,在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兵器装备集团”)主导下,兵器装备集团全资子公司华强化工同华融资产和信达资产签订债转股协议,组建华强股份前身有限公司,兵器装备集团目前共持有华强装备70.35%股权。
个体防护装备以防毒服和防毒面具为主,主要是单兵装备,包括105产品、107产品和115产品等。
107产品2009年开始立项研制,2018年正式定型,2019年开始军检交付军方,历时约10年。
2018年之前,华强股份主要军品均为单一来源采购方式。2019年,军方将防毒服列入有限竞争类装备,新一代防护服115产品的采购方式由单一来源采购变更为竞争性谈判。华强股份是第一成交单位,承担70%的订购任务。
目前,华强股份承担了军方现役透气式防毒服70%的订购任务,现役专用防毒面具100%的订购任务。
集体防护装备是指军队和居民集体用于防止毒剂、放射性沾染物质、生物战剂气溶胶伤害的各种装备的总称。
华强科技集体防护装备,最重要的包含协作配套产品和解缴部队产品。前者主要供应其他军工单位(如坦克制造厂)安装集成,后者直接向军方交付大型集体防护系统。
华强科技同北化股份002246)(002246.SZ)全资子公司山西新华同,是国内军品防护装备领域业务顶级规模、竞争力最强的两家企业。
个体防护装备营收在2019年一度冲上12.99亿元,但此后开始持续下滑,2020年至2022年分别下滑62%、75%和35%。
2022年,个体防护业务营收已萎缩至7,867万元,较2019年下滑94%。
其根本原因是当时军方尚未下达“十四五”规划的采购计划,2021年6月底时,华强科技107和115产品的在手订单已缩减至0。
而2019年个体防护装备营收之所以高达12.99亿,同样跟107产品当年交付军方,贡献4.23亿营收有关。
从现有信息看,107及115产品至今仍未拿到军方订单,这也是个体防护装备业务营收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
好消息是,107产品和115产品均是军方最新一代现役装备,再加上相关装备即使不使用,也需要定期更换,需求应该是存在的。
但至少从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5.6%,达1.92亿来看,军方仍未下达采购订单。
客观来说,集体防护装备勉强算华强科技上市后表现最亮眼的业务,即便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57%,但在2021年一举破亿,达2.46亿。
此外,2022年,公司作为总师单位首次承研的XXX指挥所集体防护系统项目,按计划节点完成列装定型审查,顺利交付6台装备,该系统为公司独家研发产品。
不过集体防护设备的弱点也很突出,2020年至今毛利率持续下滑,2022年全年更是-20.4%。
对比可比公司山西新华,虽然其2022年营收同比下滑9.7%,净利率也降低了2.1个百分点,但似乎不像华强科技这么剧烈波动。
主要产品毛利率波动也是华强科技2022年盈利能力下滑的主要原因,直接引发2022年毛利率下滑23个百分点,而各项费用近些年开支总额还算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平稳。
2023年一季度,华强科技毛利率21%,与2022年全年持平,较2022年一季度下滑10个百分点。
由于上市时净募资28.12亿,加之本来就没有带息负债,华强科技账面类现金资产超过30亿,当然没有带息负债,财务费用也均是利息收入。
这些募投项目要到2025年底竣工,除补充流动资金部分外,目前累计投入不到3,000万,短期难有贡献。
此外,风云君还发现,华强科技应收账款账龄极长:账龄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余额达4.55亿,占比60%;超过2年的达3.46亿,占比45%。
而这同样与107产品有关。2020年,由于107产品未完成军方审价,单位A和单位B均未收到结算款。
截至2022年底,单位A和单位B仍是华强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前5大客户,据此推算,107产品的军方审价仍未完成。
客观来说,华强科技上市第一年就业绩腰斩有其客观原因:医用丁基胶塞主要是由于新冠疫情结束,个人防护装备则是由于军方订购延迟,订单直接归零。
但其在医用丁基胶塞和核生化防护领域的竞争地位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从目前信息看,除非爆发新病毒,医用丁基胶塞需求很难强劲增长,而个人防护装备则完全取决于军方何时下单。
上一波个体防护装备采购的集中采购期是2019年,如确如网上所说,防毒服的有效期为5年,下一波采购潮似乎也不远。
但风云君认为,应该还有一个更超前的指标,再次下单前,军方大概率会通过审价并完成上次采购款的支付。
最后,需强调的是关键原材料卤化丁基橡胶原产地为俄罗斯,高阻隔性膜材料主要原产地为美国,几乎全部从国外进口,尚未摆脱进口依赖。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